中小企业勇于创新越战越勇
陈世伟 作
本文于2022年11月10日(上)及2022年11月17日(下)首发于《联合早报》。如需转载请联系A*STAR。
在技术升级前,宝洁公司护肤品产线的空瓶质检流程,主要依靠一批训练有素的工人进行,他们每分钟可肉眼检测30个至50个空瓶。如今,公司改用AI机器视觉检测系统,每分钟可检测多达150个空瓶。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通过标准化的检测流程提高了质量。
这种高速空瓶检测技术由本地中小企业——今明视觉(JM VisTec)开发,而这家企业自身也经历了一场技术革新。
2014年,面对两家跨国检测公司抢占市场的激烈竞争,传统经销商模式已不再适用。今明视觉总裁吴友仁提出了新的市场战略:通过创新,转型升级为视觉检测领域的技术和整体 解决方案供应商。
今明视觉检测技术解决疫情期间人工检测难题
作为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先进再制造与科技中心的成员企业,今明视觉在得知宝洁公司在人工检测方面的效率问题后,决定与A*STAR合作,共同研发技术解决方案。四年后,即2018年,今明视觉为宝洁公司推出了AI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全面提升其在生产、管理等各环节的智能化水平。
冠病疫情期间,居家办公和防疫政策造成人工检测难以为继,今明视觉的技术成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救生索”。
创新求变,与时俱进,是今明视觉保持市场竞争力的秘诀。然而,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下,成本控制却成为了一些中小企业无法进行创新的制约因素。其实,要想保持竞争优势,无论规模大小,企业都须要求新求变,才能抓住增长新机遇。
进取创新破而后立
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最新的全国商业调查显示,65%的企业认为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业务转型“非常重要”,然而,却只有42%的企业已经或将在今年增加研发投入或进行数码化转型。
一些企业家认为,要推进业务创新和转型,从市场调研、开发决策到研发投入、测试和培训等阶段,不仅成本高昂,还要面对失败的风险。我们理解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往往须要综合考量各种市场因素的影响;但是,我希望那些面临发展困境的企业,能从今明视觉的成功案例中得到启发。
我再举个例子,泰客诺精密设备公司(Flexmech Engineering)是本地一家提供增材制造机器和工具的中小企业,它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旗下的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院创新工厂(SIMTech Innovation Factory,SIF)开展技术合作。
在短短六个月内,泰客诺便开始将工业4.0解决方案推向市场,并协助其他本地企业进行生产流程的数码化改造,全面提升企业的智能化生产水平。
同时,泰客诺还与SIF共同开发工业物联网产品与解决方案,研发出了可以监测机器生产流程并提升设备运转性能的无线传感器等产品,推动企业的制造模式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 集型转变。经过技术加持的泰客诺透露,公司2023年的利润预计可以提高20%以上。
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院创新工厂是由A*STAR与新加坡企业发展局(简称“企发局”)联合设立的共创空间。通过科技战略路线图的指导,中小企业不仅可以在新产品开发方面得到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帮扶,还能使用创新工厂已有的成熟技术进行转化。这种技术转移的方式为生态系统内的中小企业创造清晰的、端到端的商业化路径,可以快速推动企业的创新进程,提高自己在产业链中的价值定位。
今明视觉和泰客诺是两个很好的案例,它们都在我国政府构建的研究、创新与企业(Research, Innovate, Enterprise,RIE)生态系统的支持下,大胆走上创新转型之路,不断蓬勃发展。(上)
我国的研究、创新与企业生态系统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其中包括企发局在理工学院设立的创新中心(Centres of Innovation)。企业通过使用创新中心的专业设施、实验室仪器以及培训服务,可以在产品和工艺创新方面得到支持。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企发局的企业发展计划(Enterprise Development Grant)获得业务升级、创新或海外拓展计划的支持。同时,还可以通过企业技术提升计划(Technology for Enterprise Capability Upgrading,T-Up),通过与A*STAR借调到企业的科学家和研发工程师合作,共同进行创新。
为进一步加快项目从研发、试验到市场化的进程,我国政府还搭建了一系列平台协助中小企业的技术转型和升级。
例如,自冠病疫情暴发以来,设在A*STAR的医疗诊断发展中心(Diagnostics Development Hub,DxD Hub)就开始与公共领域伙伴合作,协助多家企业研发用于不同场景的冠病诊断测试方法。同时,DxD Hub也向生物科技公司传授相关技术和知识,降低并缩短检测试剂盒的研发成本和周期,让创新产品能迅速推向国内外市场。
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牵头的国家增材制造创新集群(Nation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Cluster)也是协助中小企业的平台之一。它汇集了产业上下游企业、研究人员和政府,为我国发掘具有发展前景的增材制造技术。自成立以来,NAMIC已在公共和商业领域筹集超过5000万元,支持约245个项目和企业,以推动增材制造业的发展和应用。例如,在NAMIC的支持下,创业团队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附属的KosmodeHealth,开发出了适用于3D生物打印平台的植物性生物墨水。基于这一创新成果,KosmodeHealth将获得专利的植物蛋白复合材料技术推向市场,被客户成功用来进行3D细胞培养。
融入全球供应链
随着世界各国边境的逐步开放,与冠病共存成为了大家的共识。各国贸易往来重回正轨将为中小企业带来发展新机遇。
为了帮助新加坡初创企业拓展全球市场,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和经济发展局联合倡议启动了新加坡国际创新联盟(Global Innovation Alliance,GIA)。通过与全球主要市场的在地商业伙伴和科技社区合作,GIA旨在推动新加坡本地企业的国际市场交流,拓展全球市场。有意进行国际化的本地企业也可以通过企发局的市场准入支持计划(Market Readiness Assistance Grant)获得帮助。
推动创新绝非易事,须日积跬步, 以至千里。通过研究、创新与企业(RIE)生态系统的科技支持以及寻找高契合度的合作伙伴,中小企业才能在当今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和日益加剧的全球竞争中抓住机遇,发展壮大。
正如泰客诺总裁陈禄进所说: “ 如今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动荡。如果我们继续固步自封,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本地研发生态系统给予中小企业的各种支持是让企业能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能力和效率,还能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让本地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中保持竞争力。”(下)
作者为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助理总裁(创新与企业)
A*STAR celebrates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From groundbreaking discoveries to cutting-edge research, our researchers are empower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female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STEM) leaders.
Get inspired by our #WomeninSTEM